最近公司新上业务,正在做公有云厂商选型。目前市面大厂也就那几家,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UCloud等等,个人还是倾向阿里云,毕竟国内公有云第一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有同事之前也用过腾讯和UCloud,比较推荐。
因此,我决定对比一下阿里云、UCloud、腾讯云三家网络带宽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来进行最终选型,希望以下内容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性能测评
先做下 ping 监控,一般就是看延时、丢包、稳定性这三个指标,稳定性就是看是否存在跳ping现象,对比平均延时下跳 ping 的幅度怎么样。由于公司服务器计划放到上海,于是我测试了从北京到上海高峰期 1 小时的数据:
结果显示,三家厂商的资源跳 ping 一般也都在 5ms 的以内,整体都比较稳定,但是腾讯跳 ping 的幅度相比起其他两家还是大些,而 UCloud 是三家云商中相对最为稳定的。
价格对比
三家厂商的计费项貌似都差不多,官网上的价格看似也相差很小。当然价格需要结合产品的售卖政策才能看出具体的差异。接下来,我将围绕带宽的计费方式以及带宽升降级模式下所产生的费用进行具体对比。
包年/包月带宽方式
单独从这个报价来看,阿里的单价是最低的。但是如果购买时间大于 1 年,腾讯最便宜,小于或等于 1 年的话阿里最便宜,UCloud 的价格即使 83 折后比另外两家也相对高一些。
按需(按时)带宽计费方式
Ps:阿里的计费周期是天,但是实际扣费是按照使用的小时进行扣费,所以表中阿里的单价是使用阿里文档中心中 “带宽按天的价格除以 24 小时”
三家也都支持按按小时的带宽计费方式,但是腾讯的小时单价是最高的,达到了月付价格的 2 倍甚至以上,阿里的价格相对最低,达到月付价格的 1.26 倍左右,而 UCloud 则为月付价格的 1.44 倍。
为了验证各家计费规则,举个比较直观点的例子,假设我先按需购买了 10 Mbps,使用 10min 后升级到 20 Mbps,使用 10min 后再降到 10 Mbps 使用到 70min 时,三家产生的实际费用分别如下:
阿里:
带宽费 = 带宽单价(元 / 天・Mbps)× [使用时长(小时)/24 小时](天)× 带宽峰值
购买 10Mbps 按需付费 21.6 元 / 天(折合 0.9 元 / 小时),使用了 10min 后升级到 20Mbps(价格为 55.2 元 / 天,折合 2.3 元 / 小时),使用 10min 后再降到 10Mbps,从创建到释放共使用 70min,第二天账单中总扣费为 2.3 元 / 小时 ×2 小时 = 4.6 元,根据公式来看,是按照前一天的峰值 20Mbps 的单价计算 2 小时的费用。
腾讯:
按小时计费买 10Mbps,价格是 1.57 元 / 小时,使用 10min,然后调成 20Mbps(按时则上浮为 4.07 元 / 小时)用了 10min 后又调回 10Mbps,因为腾讯是小时后付费方式,调整过程不扣费,继续 10Mbps 使用到 70min 时,也就是说第一小时的带宽峰值为 20Mbps,而第二个小时的带宽是 10Mbps,虽然只用了 10min,但是计费为 1 小时的费用,总扣费为 4.07 元(第一小时费用)+1.57 元(第二小时费用)= 5.64 元
UCloud:
退款金额 = 原配置价值 ×(剩余时间 ÷ 原服务时长)- 新配置价值 ×(剩余时间 ÷ 原服务时间)
按小时计费买 10Mbps,价格是 1.25 元 / 小时,使用了 10min,调成 20Mbps(3.25 元 / 小时),差价应该是 2 元 / 小时,但是实际补的费用是 1.66 元,因为 10Mbps 使用了 10min,补的差价是未使用的 50min,然后使用 10min 后再降成 10Mbps,退费为 1.33 元。继续使用 50min 后释放,从创建资源到释放共 70min,退费 1.04 元,所以到目前总费用是:1.25 元(第一小时扣费)+1.66 元(升配 20Mbps 补差价)-1.33 元(降配 10Mbps 退款)+1.25 元(第二小时扣费)-1.04 元(退第二小时 50min 费用) = 1.79 元
腾讯和阿里的计费逻辑很类似,最小颗粒度都是小时,区别在于腾讯的计费带宽是单小时内的峰值,而阿里是计算一天内的峰值。如果两家产品单价一样的话,阿里会贵一些,而实际上腾讯按需计费价格更高,是因为腾讯按小时计费的单价将近是阿里的 1.8 倍。
而在同样的带宽使用时长和升降级模式下,UCloud的按需计费较其他两家便宜很多,相比阿里可节省61%的费用,比腾讯可节省68%的费用,在升降配方面也更加灵活和弹性,从UCloud官方的文档中心中看,按需计费的最小颗粒度是按秒的,因此UCloud按秒计费模式下优势最为突出,特别适用于一些有明显波峰波谷期的电商促销等业务场景。
流量计费方式
三家厂商的流量费用都是 0.8 元 / GB,没什么区别,而真正的区别是在 IP 使用费用上。
阿里:
流量计费方式 IP 不能按月 / 按年购买,费用 0.02 元 / 个・小时,相当于 14.4 元 / 月・个,绑定主机后不收 IP 费用,但是绑定到 SLB、NAT 网关等常用产品会收取 IP 费用,直接绑定主机上使用的貌似并不多。
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阿里会单独收取 IP 绑定费用,比如账号 IP 配额是 20 个,那每个地域每天会有 100 次的免费绑定操作,超过收费,1 元 / 次。如果不频繁操作,可以忽略。
腾讯:
IP 绑定云资源,只收取流量费用,而未绑定云资源,则按照 0.2 元 / 个・小时收费,相当于 144 元 / 月・个,虽然计费可以细化到秒级,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IP 买了一定要尽快用,一旦有 IP 没有绑定资源或者忘了使用,那收费简直是昂贵。
UCloud:
不管 IP 是否绑定到资源,是否使用,只要购买了 IP 实例,统一计费 30 元 / 个・月,绑定网关、负载均衡这种产品也不会单独收费,计费比较简单直接。
从产品价格上来看,流量计费模式下阿里的优势比较明显,腾讯按时付费和空闲IP的占用费太高了,而UCloud介于二者之间,价格没有劣势,例如腾讯的IP未绑定这种场景,容错性也更高些。
因为我前期只是先了解一下云 BGP,后面也会经常面临要根据业务方的需求来调整带宽,因此这些升降配、释放带宽的操作所涉及到的计费问题是公司要重点考虑的,于是针对三家的带宽进行了一次价格对比,发现了一些差异化。下面的计算数据是根据各家官网上公示的计费方式,以及我实际消费的金额得出,并且列出直观的计算过程。、
包月带宽升降配
阿里:包月计费方式,只能升配不能降配,如果降配的话,需要在次月生效,不明白这种限制的目的是什么,感觉完全不够灵活,且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带宽费用,这里就不做详细的费用计算。
腾讯:变更配置已使用部分按天 / 按小时计算
带宽升级:先购买 10Mbps 带宽 1 个月,扣费 565 元 / 月(按时则上浮为 1.57 元 / 小时),使用了 6 天(实际多了几分钟),升级到 20Mbps,正常价格为 1465 元 / 月(按时则上浮为 4.07 元 / 小时),需要按天补差价,不满 1 天算 1 天,已使用 6 天,未使用 24 天。
升级月数 = (24 天)/(365 天 / 12 个月)= 0.789 个月
补交费用 = 1465 元 / 月 × 0.789 个月– 565 元 / 月 × 0.789 个月 = 740.52 元
带宽降级:我购买 20Mbps 带宽 1 个月,扣费 1465 元 / 月(按时则上浮为 4.07 元 / 小时),使用整 6 天后,降配到 10Mbps。
资源退费:1465 元 – 4.07 元 / 小时 × 6 天 × 24 小时 = 878.92 元
新资源费用:565 元 / 月 × 24 天 /(365 天 / 12 个月)= 445.81 元
降配退费 :878.92 元 – 445.81 元 = 433.11 元
注意:降配带宽后,已使用部分会转换为按小时的价格,腾讯是按小时价格是按月单价的 2 倍甚至更高,所以降配退费很少
UCloud:能做到按秒按原价补差价或者退费
带宽升级:购买 10Mbps 带宽 1 个月,扣费 625 元 / 月,使用 6 天后(实际 519312s),升配到 20Mbps,正常价格应为 1625 元 / 月
新资源费用:1625 元 / 月 ×(2072688s/2592000s) = 1299.43 元
原资源费用:625 元 / 月 × (2072688s/2592000s) = 499.78 元
补交费用:1299.43 元 – 499.78 元 = 799.65 元
带宽降级:购买 20Mbps 带宽 1 个月,扣费 1625 元 / 月,使用 6 天后(实际 519331s),降配到 10Mbps,正常应为 625 元 / 月,全月共 2592000s,未使用不到 24 天(2072668s)
原资源费用:1625 元 / 月 ×(2072668s/2592000s)= 1299.42 元
新资源费用:625 元 / 月 × (2072668s/2592000s) = 499.77 元
降配退费:1299.42 元 – 499.77 元 = 799.64 元
从腾讯和 UCloud 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在购买相同带宽使用基本相同时间后,做同样的升配操作下,腾讯要补交的费用只比 UCloud 低 7% 左右,而做同样的降配操作,UCloud 退费比腾讯高出 84% 左右,这样看来腾讯需要补交的费用比起退费的差价来看就杯水车薪了。因此,对比下来腾讯虽然按月付单价更低,但是变更操作会涉及到已使用部分按时计费(按月的 2 倍单价),对于用户来说费用损失比较大,而 UCloud 在灵活的升降级模式下,还能够精确到按秒补差价或退费,对于我更有吸引力。
包月带宽释放
阿里云:
合同期内,EIP 实例只支持升配,不支持释放,这个不多说了,这个限制多少有点令人反感。
腾讯云:
发起退费的当天,已使用满整月的,按已使用整月的包月带宽计费价格进行扣除;不满整月的,按已使用时长的按小时带宽计费价格进行扣除。
还是同样的测试,包月买 20Mbps, 共付款 1465 元 / 月(按时则上浮为 4.07 元 / 小时),使用一周后退费:
已使用金额:4.07 元 / 小时 × 24 小时 × 7 天 = 683.76 元
退费金额:1465 元 – 683.76 元 = 781.24 元
注意:当月扣费是按小时计算的,使用了一周,扣费将近半个月的,也就是说如果使用了半个月后即使释放了资源,也没有费用可退了。
UCloud:
退费时最小计费单位为小时,不满小时按一小时算,而此处小时的单价是月价格或者年价格除以对应小时数的,并没有像腾讯一样按时计费的上浮。这个计费方式还是很人性化的。
UCloud 包月买了 20Mbps, 共付款 1625 元 / 月,使用一周后退费:
资源小时单价:1625 元 / 月 / (24 小时 × 30 天) = 2.26 元 / 小时
已使用金额:2.26 元 / 小时 × 24 小时 × 7 天 = 379.17 元
退费金额:1625 元 – 379.17 元 = 1245.83 元
由此看来,在包月付费模式下如果使用不足一个月要进行带宽释放的情况下,UCloud 是三家中实际产生费用最少的,这对于一些业务需要灵活调整的公司而言也是最省成本的。
总结
最后,整理了各家产品的价格以及计费方式供参考,大家可以根据实际的业务情况进行选型。
1、阿里的产品单价优势最大,带宽类产品体系最完善,但是限制最多,灵活性相对最低。
2、腾讯产品单价优势也很大,带宽类产品业务很丰富,但是当碰到退费或者调整配置时候,额外产生的费用较高。
3、UCloud 虽然产品单价没有优势,但却能真正能做到按时、按秒计费,灵活性和弹性在三家中是最高的,大大减少了业务调整过程中所产生的带宽费用。
来源公众号 GitHubDaily